数据治理中台是企业数据治理体系的核心平台,它整合了数据治理的各项功能和流程,协调数据生产者、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,确保数据的质量、一致性、安全性和合规性。通过集中化的数据治理规则、流程和工具,为企业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供支持。
架构:
数据治理规则层:定义了数据治理的政策、标准、规范和流程。包括数据标准管理规则(如数据格式、编码规则)、数据质量规则(如准确性、完整性要求)、元数据管理规则(如数据血缘关系定义)和数据安全隐私规则(如访问控制策略)。
数据治理工具层:包含一系列用于数据治理的工具。如元数据管理工具,用于收集、存储和查询数据的元数据(如数据的来源、定义、处理历史);数据质量监控工具,能够实时或定期检查数据质量,生成质量报告;数据标准管理工具,辅助制定和维护数据标准;数据安全管理工具,实现访问控制、数据加密和脱敏等功能。
数据治理服务层:以服务的形式提供数据治理功能。
功能模块
数据标准管理:
标准制定:负责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,涵盖数据格式、编码规则、数据字典等方面。例如,规定企业内所有的财务数据金额保留两位小数,客户身份证号码采用 18 位编码。
标准执行与监控:确保数据在产生、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符合既定的数据标准。通过在数据采集、存储和处理环节嵌入数据标准检查机制,对不符合标准的数据进行提醒、纠正或拒绝。
元数据管理:
元数据采集与存储:收集企业内各种数据的元数据,包括业务元数据和技术元数据。
元数据关联与查询:建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,如数据的血缘关系(数据从哪个数据源产生,经过哪些处理步骤到达当前状态)和依赖关系(哪些数据和应用依赖当前数据)。
数据质量管理:
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:从数据的准确性、完整性、一致性、时效性等多个维度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。
质量监控与问题处理:通过数据质量监控工具对数据进行实时或定期检查,及时发现数据质量问题。
数据安全管理:
访问控制:建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,为不同用户或系统分配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。
数据加密与脱敏:对敏感数据(如客户隐私信息、企业商业机密)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