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孪生底座是构建数据孪生系统的基础支撑部分。它是一个集成了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处理、传输以及模型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平台。数据孪生底座就像是为数据孪生搭建的一个稳固的 “基座”,通过整合物理实体的各种数据,并提供相应的计算和模型支持,来构建虚拟模型以反映物理实体的状态、行为和性能。例如,在智能工厂场景中,数据孪生底座收集生产设备的运行参数、生产流程数据等,用于构建工厂生产线的虚拟模型。
主要构成要素
数据采集与接入模块
负责从各种物理实体和外部系统中采集数据。这些数据来源包括传感器、物联网设备、业务系统等。数据采集技术可以采用 OPC - UA(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协议)、MQTT(轻量级物联网消息传输协议)等。例如,在城市交通数据孪生系统中,通过在交通路口的摄像头、车辆传感器等设备采集交通流量、车速、车辆类型等数据,并将其接入到底座平台。
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
提供多种数据存储方式来存储海量的数据。包括关系数据库(用于存储结构化数据,如设备基本信息)、非关系数据库(用于存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,如设备日志)和数据湖(存储原始数据,用于后续分析挖掘)。同时,具备数据管理功能,如数据目录管理、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)。
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
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来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。包括数据清洗(去除噪声数据和错误数据)、数据转换(如数据格式的统一)、数据聚合(对数据进行汇总)等处理过程。同时,利用数据分析算法,如机器学习算法(用于预测设备故障)、统计分析方法(分析设备性能指标)等。
模型构建与管理模块
负责构建物理实体的虚拟模型。这些模型可以是基于物理定律的机理模型(如机械运动模型)、数据驱动的统计模型(如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得到的设备性能预测模型)或两者结合的混合模型。并且对模型进行管理,包括模型版本控制(跟踪模型的更新和改进)、模型部署(将模型应用到实际场景)和模型评估(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)。
数据传输与通信模块
保障数据在物理实体、数据孪生底座以及应用系统之间的高效传输。采用高速网络技术和通信协议。例如,在远程医疗数据孪生系统中,通过高速网络将患者的生理数据从医疗设备传输到底座平台,再将分析结果传输回医护人员的终端设备。
功能特点
多源数据融合
能够融合来自不同类型数据源的数据。无论是物理实体的实时监测数据,还是业务系统中的历史数据,都可以在数据孪生底座中汇聚融合。
高保真虚拟模型构建
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能力,构建出高度逼真的虚拟模型。这些虚拟模型能够精准地反映物理实体的各种特性和行为。
实时数据更新与同步
可以实时获取物理实体的数据,并及时更新虚拟模型的状态。确保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在状态和行为上保持高度同步。
可扩展性和灵活性
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程度的物理实体,并且可以根据应用需求灵活地添加或修改功能模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