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数据 定义 :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,它主要用于描述数据的属性、特征、来源、关系、处理过程等信息。例如,在一个数据库中,表的结构(列名、数据类型、主键、外键等)、数据的来源(从哪个系统获取的数据)、数据的更新频率等都属于元数据的范畴。
作用
数据发现与理解 :帮助数据使用者快速了解数据的内容、含义和用途,方便找到所需的数据。比如,数据分析师可以通过元数据了解到某个数据仓库 中哪些表包含销售数据,以及这些数据的具体字段含义。
数据质量管理 :通过定义数据的规则和标准,如数据的取值范围、格式要求等,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和不一致性。
数据集成与共享 :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时,元数据可以提供统一的标准和规范,确保数据的正确理解和使用。
数据治理 :为数据治理 提供基础,帮助制定数据管理策略、明确数据所有权和责任等。
类型
技术元数据 :主要描述数据的技术层面信息,如数据库的架构、表结构、数据存储方式、ETL(Extract,Transform,Load)作业的配置等。
业务元数据 :侧重于数据的业务含义和用途,包括业务术语的定义、业务规则、数据与业务流程的关系等。
操作元数据 :记录数据的操作和使用情况,如数据的创建时间、修改时间、访问记录、数据备份信息等。
数据开发 定义 :数据开发是指从数据的收集、存储、处理到数据分析和应用的整个过程,涉及到一系列技术和方法,旨在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,以支持业务决策和创新。
流程
数据收集与采集 :从各种数据源,如数据库、文件系统、传感器、网络日志等,收集原始数据。
数据存储与管理 :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,如关系型数据库 、数据仓库 、NoSQL 数据库、数据湖 等,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,确保数据的安全性、完整性和可用性。
数据处理与转换 :使用 ETL 工具或编写代码,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、转换、集成等操作,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和应用的格式。
数据分析与挖掘 :运用统计学、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等方法,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,发现数据中的模式、趋势和关联,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。
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:将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图表、报表等形式展示出来,为业务用户提供决策支持,或者将数据应用于智能应用、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。
元数据与数据开发的关系 元数据指导数据开发 :在数据开发的各个阶段,元数据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。在数据收集阶段,元数据可以帮助确定数据源和数据采集的范围;在数据存储设计时,元数据可以指导数据库的架构设计和表结构的定义;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,元数据可以提供数据的转换规则、业务逻辑等信息,确保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。
数据开发产生元数据 :在数据开发过程中,会产生大量的元数据。例如,在 ETL 作业中,会记录数据的抽取规则、转换逻辑、加载方式等元数据;在数据分析和建模过程中,会产生模型的参数、算法、评估指标等元数据。这些元数据对于后续的数据管理、维护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。